作者:陈平(陈新元)
为什么我的眼睛总是饱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太深太深。
一一题记
地上原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地上原来没有名字,走的人多了也就了有了名字。地名记载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回响着遥远的而又临近的先祖先辈的足音,展示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新疆历史的绚丽多彩的画卷。细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6个农牧团场,是176个红点儿,分布于"三山两盆"和千里边境线上。176个地名诉说着一个个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故事......
生态变迁:水与绿洲的呼唤
新疆土地广袤,山川壮丽,资源富集,是祖国西陲的得天独厚的一块宝地。但是,自古以来,新疆的生态环境严酷脆弱,河流改道,沙漠迁移,战乱频乃,古国湮灭,新城再起。古人的地名记载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似乎萌发了蒙胧的生态环境意识。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地球上仅次于撒哈拉的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进去出不来"之意。相传古时候,这里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城堡,流水环绕,人烟辐辏。不知何年,风暴骤起,四十九天,城堡消失。但每逢夜晚,仍能听到人喊马嘶,鸡鸣狗叫。如果有人进入这里,会发现很多富丽的房舍和金银珠宝。你若想拿走,城门会自动关闭。你放下手中的财物,城门又会自动开启。
沙暴会毁掉人们美好的家园。于是,人们最看重的是水、草木、山川和绿洲。并把美好的憧憬寄托于脚下的地名。
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兵团垦区维吾尔语地名有:
阿克苏垦区,"阿克苏"意为"清水";"阿拉尔"绿色的半岛;3团"喀拉库勒"黑色的海子;10团"科克库勒"蓝色的湖泊,其实是古代塔里木洪水留下的水泊。而14团"夏合勒克"是长满骆驼刺的地方。
库尔勒垦区有西北最大的淡水湖博斯腾湖。"博斯腾"意为绿洲。这里至今芦苇如海,水蓝如璧。29团地处重盐碱滩,得名"吾瓦"兔子不拉屎的地方。31团"英库勒"新海子;34团"铁干里克"铃铛刺丛生。
图木舒克垦区地名富于传奇,丰富多彩。"图木舒克"意为突出的一角。古代维吾尔人已经有了丰富的地理知识,这里是伸向塔里木沙漠的突出的绿洲。小海子"硝格尔"是苦水之意。44团"精墩"有鬼的大沙包,今人改一字为"金墩"成为富贵地名。49团"盖美里克"地窝子;50团"其盖麦旦"野麻滩;52团"其干乔勒"刺草荒野;53团"皮恰克松地"刀子折断了,传说古代有猎人与狼搏斗,刀子断了。民族英雄林则徐踏勘南疆在这里"遇大风歇三日",吟诗"但期绣垄成千顷,敢惮锋车历八城"。地处麦盖提县的43团"扎拉提"是坟场之意,上世纪八十年代王恩茂曾誉为"叶河岸边的希望之花"。林公的"绣垄千顷"早已成现实。
哈萨克是西域的古老的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留下的地名富有自然生态特色。闻名遐迩的"伊力特曲"美酒之乡农四师72团,地名"肖尔布拉克"即碱水泉。79团"则库"是窄窄的流水;73团"阔尔吉勒尕"荒凉的墓地;农十师185团"克孜勒乌英克"红色柳树;农九师165团"达因苏"现成的水;167团"麦海因"红色泉水。地名显示出多么生动的新疆地貌图!
今天,兵团垦区环绕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古尔班特古通大沙漠建起了一道道生机盎然的绿色屏障。回味古地名的悲凉、荒凉、凄凉,看今日林茂粮丰、铁塔高耸、大道平坦、安居乐业的繁华景象,你会惊叹"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
西征东归:蒙古长调的豪迈悲壮
我们先把北疆垦区的蒙古语地名由西向东连成一条线:
地处伊吾县的农十三师淖毛湖农场,地名"诺木托罗盖"弯弓山;巴里坤"巴尔格勒"老虎爪子;"乌鲁木齐"优美牧场;"奎屯"寒冷;农八师121团炮台是"博克泰"的音译,意为有鹿的地方;额敏又名"都鲁布津"四方城;170团"莫合台"水草地。184团在和布克赛尔县,"查干屯格"芨芨草滩。伊犁垦区和的蒙古语地名更多:"霍尔果斯"放牧之地;75团"浩特浩尔"较低的地方。阿勒泰山下的北屯,原名"多尔布尔津"像毡子一样平的地方;181团"巴里巴盖"乳状的山......
这些地名连成的线正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西征路线,一个个地名就是纪录震撼世界历史的宏伟业绩的丰碑。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派遣大军征讨西辽,出兵西征。"会当弯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至其晚年,建立了横跨亚欧两大洲的宏大帝国。他将疆土分封宗室诸王,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及蒙古本土。成吉思汗曾亲临额尔齐斯河。德仁山下传说有他的西征誓师点将台。蒙古民族为开发保卫西域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有耐人寻味的是,农九师162团地名"叶尔盖提",史载清未光绪年间,关中回民白彦虎起义失败西逃。阿勒泰参赞大臣锡伦率兵追赶到此,古树苍莽,野草茂密,迷失方向。派蒙古兵探路,晚归报曰:"叶尔盖提"弯而陡的河岸。从成吉思汗西征到离现在最近出现的"叶尔盖提",屈指600多年!上溯汉唐,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对西域的开拓与经营从未停止过!
再把博乐到焉耆的蒙古语地名连成线,又是悲壮的英雄故事。
博乐垦区的农五师81团"霍热"驿站;82团"夏日托热"金色胡杨林;84团"托里"平如镜面;85团"布恩混图"有个蒙古庙;86团"青达拉"无水的草原;88团"博格达尔"神山背后......
焉耆垦区的农二师22团"才吾库勒"蓬蒿多的地方;24团"夏尔特热"梧桐窝子;"巴音布鲁克"多泉草地天鹅湖......
开都河畔的蒙古语地名,使人想起英雄渥巴锡,耳边回响起那气壮山河的呼唤:"我们的子孙永世不当奴隶,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去!"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游牧于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和硕特、杜尔伯特、辉特四部的蒙古人,不堪忍受沙俄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不愿为沙俄的侵略战争当炮灰,他们在26岁的年轻台吉渥巴锡的率领下,拔寨东行,冒风雪,趟冰河,渡沙漠,斩关夺隘,浴血奋战,历时半年,终于东归祖国。这支万里东归的英雄队伍付出了重大牺牲,启程时17万多人,到达伊犁清军卡伦时仅余7万多人。响彻这支队伍的口号"不当奴隶,誓死东归""向着启明星、向着太阳走"。吐尔扈特东归的壮举写下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光辉一页。乾隆帝在避暑山庄接见渥巴锡并赐于很高爵位。甘陕宁青的汉族人民万里送粮,新疆阿克苏、喀什、和田的维吾尔族人民送来牛羊衣物,东归英雄受到热烈欢迎。乾隆时代曾被贬戍新疆的大学者纪昀,赋长诗高度赞扬了土尔扈特东归壮举《御试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诗》,最后两句"铭功葱岭石,万古峙峥嵘。"
东归部落被安置在天山南北五处放牧。北疆的博乐是其中一支,渥巴锡亲率部众越天山,放牧于开都河畔。今天,每当我们读到博乐垦区和焉耆垦区的蒙古语地名,对东归英雄的敬意油然而生。渥巴锡走过的地名,我们也在走而且将千秋万代走下去......。
屯垦戍边:唱彻边关的古韵长歌
屯垦戍边是两千多年回荡在西域的古韵长歌,是中华民族古代的伟大治国智慧。西域屯垦发韧于西汉,辉煌于汉唐清。古代屯垦留下的每一个地名,都展示着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
公元前60年,西域历史发生重大转折,西域都护府像一座山岳般的里程碑横空出世,天山南北从此归于西汉大一统。随之,西汉政府大力推行屯田,亦兵亦农。军屯遍及天山南北。农六师奇台农场"四十里腰站",就是古丝绸之路的驿站;土墩子农场所在的"土墩子"即汉代烽火台遗址。农十三师火箭农场地名"尖尖墩"就是唐代烽火台遗址。库尔勒垦区、阿克苏垦区都有汉唐屯田遗址。可惜,由于河流改道,战乱频乃,人去名湮,汉唐史书上的许多屯垦地名难以找到原址了。一个新的民族的到来,往往会给土地重新起名,像给自已的孩子起名字。
离我们最近最多的屯垦地名源自清朝。公元1759年,清朝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天山南北。1762年设伊犁将军,实行军府制度,大力推行屯田。农六师军户农场所在地"二畦",乾隆年间清军在此屯垦,修土渠三道,渠间之地为"畦"。该地处二三渠之间得名。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乌西筑城堡安置移民屯田。今天农十二师的三坪农场"上四工"、五一农场"下四工",均为清朝民屯点。地处吉木萨尔县的红旗农场,"四厂湖"即为清军马场。地处昌吉州的农六师五家渠市,"五家渠"解放前杨、冯、杜等五户人家引老龙河水在此开垦。
更为彪炳青史的是锡伯人西迁。1764年,清朝从盛京抽调锡伯族官兵及家属共3000多人到伊犁河南察布查尔屯田驻防。于是,在祖国版图的西大门出现了锡伯语的地名。农四师67团"斐新哈莎"密布的木围栏;68团"佛尕善"老村。其地为1767年锡伯营编为八旗八牛录,筑城而居。百年后因地湿房塌,遂南迁,留遗址。
石河子农八师也分布有清朝的军屯和民屯点。134团"下野地",清未为筹军粮号召百姓开荒。财主从甘肃接农民来此开荒,按水渠上下游分为上野地、中野地、下野地。122团地处其东而得名"东野"。141团在其北而得名"北野"。清光绪十年(1884年)由迪化(乌鲁木齐)至承化(阿勒泰)设12个驿站,石河子即为其一。而135团是进入沙漠的头道驿站,得名"沙门子"。可以想象这些地名展示当时的情景:军屯民屯,星罗棋布;驿站相望,驿马流星,大好河山,军民共守。林则徐诗:"中外总期无旷土,兵农何必有名分。迢迢一片龙沙地,待听扶犁叱犊声"。
清朝推行屯垦戍边对维护祖国统一、抵御外敌入侵起了重大作用。1864年,南疆爆发农民起义。第二年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入侵。阿古柏打着"圣战"旗号,残酷杀害各族人民。1870年,阿古柏北越天山侵占乌鲁木齐等地。新疆大好河山,危若累卵。各族人民性命,危在旦夕。不愿作奴隶的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保家卫国。
玛纳斯县的农民为抵抗侵略军,筑起城堡,名为镇西营堡。现为148团所在地"西营"。呼图壁县汉民为抵抗阿古柏侵略军的民族仇杀,在镇番户"四豪强"高四、李头、徐大旗、何世海率领下,跨河筑城,木桥相连,仅容一人一骑通行,得名"马桥",现为农六师106团所在地。而高四等"四豪强"的先辈是1795年甘肃民勤县进疆屯垦的农民,其民屯名为"镇番户",即今天农六师芳草湖农场所在地"正繁户"。
1876年,左宗棠大义凛然,扶棺西征,收复新疆。哈密市农十三师师部"大营房"即为西征大军指挥部。北疆东疆的军屯民屯,包括老百姓自卫组织,或策应清军,或支援粮草,或配合作战,为保证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西营""马桥""大营房"不仅是地名,而且是不畏强暴、敢于反抗、永不屈服的象征。
花园北屯:地图上新标的红圆点儿
1949年冬,人民解放军西出玉关,实现了新疆和平解放。随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新中国的屯垦戍边事业拉开了序幕。五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要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伟大贡献,最简单最直观也是最生动的办法,就是拿五十年代的新疆地图与现在最新版的地图比较一下,增加了多少个红圆点儿。
一位老军垦曾深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增加了一些红圆点儿。我们一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情。
一个人有了孩子,第一件事就是起名字。从此,孩子的生命与名字永不分离;一个人开拓了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第一件事就是起地名。从此,地名的命运就与国土永不分离。兵团人是拓荒者,是新地名的创造者。一个个红圆点儿,一个个新地名,就是兵团人奉献给共和国的一颗颗忠心。
1958年9月,朱德委员长视察石河子。参观了机械化农场后欣然命名"花园农场"。今天,农八师143团得名"花园"。
1958年4月,兵团副政委、曾任八路军三五九旅719团团长的张仲瀚踏勘额尔齐斯河。"江山空半壁,何忍国土荒"。他登上山包,举起望远镜。地势平坦,草木丰茂,河水蜿蜒,缈无人烟。他高兴地说,我们要在这里建一座城市。兵团肩负屯垦戍边使命,这里地处新疆最北部,就叫"北屯"!1966年在新版中国地图上出了一个红圆点儿:"北屯"。今天,这里是农十师师部所在地,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北国之城。张仲瀚还为182团所在地起名"顶山",其地河北岸有座尖顶山,故名之。
在塔里木河流域,有一连串的小红圆点儿。八路军三五九旅的老部队开挖了著名的胜利渠,开垦了一块块绿洲,出现了一连串的新地名。1团"金银川",水稻为金,棉花为银。8团"塔门",进塔里木之门户。11团"花桥";12团"南口";13团"幸福城";15团"红桥",都是拓荒者所命名的土地。上世纪六十年代,曾任农一师师长的老红军林海清,在开垦16团荒地时,为团部命名"新开岭",意为新开的土地。
在库尔勒垦区,1950年二军六师十七团到开都河畔开荒,干脆起名"开来",今天21团团部叫"开来镇"。二十二兵团九军二十七师七十九团在博湖开荒,芦苇无涯,水色映天,今25团得名"湖光"。30团地名"双丰",兆示着年年粮棉双丰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面临大好发展机遇。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兵团人的使命是,现有的红圆点儿要做大做强还要做亮,还要在空白处不断增加新的红圆点儿。在"万方乐奏有于阗"的和田,在墨玉至皮山的一望无际的荒滩上,一个新的垦区"皮墨垦区"迅速崛起,又一个红圆点儿诞生了......
注:本文地名资料均引自各师团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