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煦
来源:《国际资料信息》2012年第9期
http://www.faobserver.com/NewsInfo.aspx?id=7924
一、伊扎布特简况
“伊扎布特”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伊斯兰解放党”,属逊尼派宗教政治组织,前身为“穆斯林兄弟会”巴勒斯坦分支机构,由“穆斯林兄弟会”的早期领袖之一、耶路撒冷伊斯兰教教法官塔吉纳?巴尼法拉斯蒂于1952年创建。该组织基本纲领是:全世界穆斯林联合起来,通过极端“拯救”式的暴力“圣战”,回归“纯正”的伊斯兰,建立哈里发王朝。该组织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一是国际性强。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伊斯兰复兴浪潮,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该组织已形成全球网络。其全球的领导中心在约旦,总部及最高立法机构领导委员会和印刷媒体中心哈里发出版社设在伦敦。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有统一的政治行动纲领,有建立哈里发国家的制度,有征服全球的一整套组织机构和经济政策,有明晰的国家理论和建立联合酋长国的实施步骤。三是崇尚极端。伊扎布特认为人分为穆斯林和异教徒,强调两者间的“圣战”,把伊斯兰意识形态推向极端。他们否认国家现政权,不承认现政府,不接受现行的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号召通过“圣战”,建立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国家。四是组织严密。中央机构是伊扎布特委员会,其下层组织逐级为伊扎布特君主、伊扎布特君主部、玛扎里木宫廷、木依塔买德、纳基卜、加哈孜等。基层一般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五至七人组成。①伊扎布特发展成员的标准和程序十分严格,注重成员思想信念的“坚定”和对组织的“忠诚”,强调“组织性”、“纪律性”。新成员的加人要经过学习、申请、考察、由老成员介绍、宣誓等过程。组织内部活动则常采取单线联系、暗号(代号)或秘语联系等开展,行踪诡秘。
二、中亚伊扎布特活动策略的调整
伊扎布特自20世纪90年代由中东传入中亚,目前已成为中亚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宗教极端组织。该组织以推翻世俗政权,建立世界“伊斯兰哈里发国家”为最终目标,被中亚各国列为非法宗教组织,禁止其在本国活动,并对其成员进行严厉打击。但自2005年吉尔吉斯发生“颜色革命”后,中亚各国政局不稳定因素逐年增加,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亚各国经济普遍发展缓慢,外债增多,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政治体制缺陷逐步凸现,社会两极分化加剧,百姓生活水平下降,民族地区矛盾加剧,各国政府对政局的掌控力相对减弱。在这种情形下,伊扎布特乘机调整活动策略,加紧在中亚各国的宣传渗透,试图在中亚地区首先实现其所谓“哈里发国家”的突破。
1,宣传渗透活动进一步加强。
(1),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舆论战和意识形态战。互联网已成为伊扎布特的重要活动平台。该组织在互联网上构筑了一个庞大的哈里发虚拟世界,利用网络传递最新思想、情报信息和活动策略;在网上构建虚拟社区,为虚拟的网民和组织成员提供交流思想的阵地。据不完全统计,该组织旗下的网站已超过150个,其中在中国新疆周边国家和地区有20多个,用英语、阿拉伯语、俄语、德语、乌尔都语等十多种语言向外界发布信息。①在英国、巴基斯坦、苏丹等国家,伊扎布特还设立了公开的新闻发言人。一些媒体,如该组织的机关报《意识报》在德国出版的伊扎布特“喉舌”《影响》杂志,不断把自杀性恐怖分子作为“烈士”予以吹捧和宣传。伊扎布特在中亚各国进行渗透活动的有关宣传材料,就是从伊扎布特网站和有关国际媒体下载和编译的。2008年2月,哈萨克斯坦警方在阿克套拘捕了7名伊扎布特成员,从其住处查获2台电脑和大量宣传资料,其中有110本书籍及传单,400多本小册子和65张光盘。②2008年3月12日,塔吉克斯坦最高院新闻秘书索季罗娃宣布伊扎布特为极端组织,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将禁止一切宣传“伊斯兰解放党”的印刷品、音像制品流入塔吉克斯坦,并禁止浏览该组织网站。③
2011年6月,吉尔吉斯斯坦警方在南部巴肯特地区没收了上百本极端主义思想的书籍、杂志、传单和光盘,其中记录有伊扎布特在国外举办会议的内容。④2011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对10名在乌境内借助互联网传播极端思想的伊扎布特成员进行审判。⑤2011年9月,为防止极端主义的侵扰,哈萨克斯坦屏蔽了51个宣传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境外网站,并将开始严格审查宗教书籍。⑥伊扎布特重视利用互联网发展组织关系和宣传其思想主张的原因有三:一是可借助国际社交平台,如推特,脸谱及各种博客网站这些成本低廉的宣传工具,与网站访问者、追随者展开互动,增强该组织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二是在中亚各国对其严打的态势下,有利于该组织活动的隐蔽,使中亚各国管理执法部门不易发现和获取其成员犯罪证据;三是互联网可为其在中亚的渗透活动提供最为便利的途径。伊扎布特这一跨国宗教极端组织,拒绝承认政治疆域的合法性,它把互联网视为跨国活动的有效补充,伊扎布特通过这些网站不仅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而且可扩大印刷媒体的覆盖范围,有效弥补海关查禁其宣传品而不能及时传播的缺陷。
(2),组织宣传渗透力度进一步加大。近年来,伊扎布特以费尔干纳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最明显体现在其对哈萨克斯坦的宣传渗透上,而哈萨克斯坦一直以来被称为“中亚稳定岛”,是中亚地区恐怖主义组织和极端主义组织活动相对较少的国家。近年来,伊扎布特利用哈政府社会管控相对宽松,并且与乌、吉接壤等有利条件,派遣骨干分子进人哈萨克斯坦,既把它作为临时或长期的藏匿所,避开打击锋芒,又将它作为招募和培训新成员,策划和准备恐怖活动的新基地,组织活动范围从以前较为活跃的哈南部逐渐向哈中部和北部地区渗透,不仅在哈萨克人中吸收成员,也在俄罗斯人和其他欧洲族裔人群中发展成员。2006年,哈萨克斯坦国家安全机构在哈各地开展的清查伊扎布特专项行动中,缴获宣传宗教极端主义的传单25000张和700多册书籍,以及一些用于制作这些宣传品的电脑、复印机等设备。02008年哈萨克强力部门对伊扎布特极端组织在哈活动进行了严密监控。02011年9月哈萨克斯坦针对宗教极端主义活动加强了立法工作。③此外,在吉尔吉斯斯坦,伊扎布特组织的活动也已从南部向北部伊塞克湖州,纳伦州和楚河州蔓延。为了防范伊扎布特的渗透,2008年10月伊塞克湖州政府禁止达瓦宣讲团(伊斯兰传教士)成员在其境内从事传教活动,并逮捕了80名伊扎布特成员。④2010年1月吉尔吉斯斯坦警方在伊塞克湖州抓获6名伊扎布特成员,并从其居住地收缴了宣传极端主义的传单、DVD光盘、书籍及枪支。⑤
2,暴力恐怖化趋向日益明显。
伊扎布特组织曾声称“通过和平方式建立哈里发国家”,其活动决不诉诸武力,但从其近年的实际情况看并非如此。“9?11事件”后,中亚伊扎布特继续保持了与“基地”组织、“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的密切联系,⑥并联合建立了“加玛艾提一伊扎布特”圣战组织,许多伊扎布特成员在中亚经过几年训练后加人了更加庞大的国际恐怖主义组织。近年来,该组织逐渐朝恐怖主义方向发展,在中亚各国参与制造了一系列恐怖爆炸、武装袭击、危害治安案件。在2005年的安集延事件中,伊扎布特不但是事件的制造者,后来还同乌兹别克斯坦的人权组织、反对派一道在安集延试图煽动民众进行“街头政治”,⑦给当地人民群众、社会安定和政权带来了极大威胁。2006年5月,伊扎布特武装人员从塔吉克斯坦边界进人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打死3名吉边防军战士。⑧2008年10月,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州诺卡特市1500名伊扎布特组织成员围攻区政府大楼,引发了骚乱。⑨同年12月,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巴基耶夫在国家强力机关领导会议上称,宗教分离主义是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吉有关部门已查封30多个非法宗教极端组织窝点,并拘捕121名涉案人员。.2010年11月,哈萨克斯坦挫败伊扎布特企图对阿斯塔纳的国家机关及公共场所发动恐怖袭击的阴谋。!砂2011年6月,为防止拉丹死后伊扎布特可能发动的恐怖袭击,乌兹别克斯坦加强了安全保卫措施。交哆伊扎布特向暴力恐怖方向发展主要是由其政治目标的极端性质和推行“伊斯兰革命”手段所决定的。伊扎布特同当代各种类型的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一样,其基本特征就是政治目标的极端性和实现目标手段的暴力化。伊扎布特认为,伊斯兰厌恶把自身局限在一种文化意识的范围内,因为这一点违背它的特性和最终目的,伊斯兰思想应该体现于群体之中,活生生的组织之间,实现在“运动”之内,这个“运动”就是伊斯兰“解放运动”,因为它所要推翻的世俗政府不会把政权拱手相让,所以暴力必然与之相伴。`3.伊扎布特提出的“非暴力和平抵抗运动”或“和平圣战”,只不过是掩盖其破坏活动的策略而已。究竟采取哪种策略,要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各国政策诸种条件与环境因素而进行选择,一旦它认为时机成熟,就很容易滋生出暴力活动。
3,思想宣传的欺骗性和煽动性进一步增强。
(1),通过宣扬政治目标来进行社会鼓动。伊扎布特在中亚地区宣扬其宗教极端思想时,更加重视宣传其政治目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国际战略研究所的}.3.米尔萨伊特夫在揭示中亚伊扎布特现阶段宣传特点时说,伊扎布特组织的目的“是建立中世纪的神权国家—哈里发,致力于将现代社会转变为伊斯兰式的生活方式……企图成为跨国组织,有一套既与传统伊斯兰教相区别,又与其他极端主义所不同的所谓‘伊斯兰教义’的阐释,并对其实现教法统治的政治主张作出结论性说明”。伊扎布特强调,只有通过伊斯兰“引领全人类”,推翻所有现行世俗政权,建立起统治全人类的大伊斯兰“哈里发国家”,才能恢复伊斯兰社会的“纯洁性”,去除现实生活中的腐化堕落等不良现象,建立起穆斯林的“兄弟情谊”。伊扎布特的这种主张在其2010年在费尔干纳地区散发的《路标》一书中有很好的说明。书中写道:“伊扎布特组织的目的是让伊斯兰以主宰的身份在全世界扩展,引导教徒民众同异教徒及其制度和思想意识进行斗争。”“决定全世界穆斯林命运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建立哈里发国家……哈里发国家将粉碎异端法律,建立和实行伊斯兰教义,将伊斯兰故土变为伊斯兰家园,将那里的社会变为伊斯兰社会。”①
(2),借助社会现实问题扩大组织影响。中亚国家长期以来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各国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社会两极分化、政治腐败及西方“民主”干预等问题相互交织,社会稳定根基脆弱。而2008年金融危机则使得中亚各国高比例的失业人群、跨界民族、水资源等既有矛盾愈加突显,群众对生活的不满情绪及与政府的对立情绪都在增加,不少人对政府主导的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失去了信心。伊扎布特正是利用这个时机,加强了对社会经济平等、政治多元化、保障人权、消除贫困的宣传与呼吁,②甚至打着“改革”、消除腐败的旗号来招募成员。伊扎布特对当地群众进行诸如此类的煽动蛊惑,使相当数量的民众对其产生了认同感,获得了一些民众对其行动甚至暴力恐怖活动的宽容与同情,从而进一步的拓展了其生存的经济和社会土壤。吉尔吉斯斯坦伊扎布特组织成员及同情者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加,2006-2008年该组织在吉的支持者人数增加了3倍,达到了15000人。③在吉尔吉斯斯坦执法机关执行抓捕伊扎布特分子任务时,一些地区的民众抵触情绪较强,有时甚至会发生民众围攻阻扰执法人员的情形,吉南部地区及伊塞克湖州的一些长老也对政府打击伊扎布特的行为持抵制态度。④塔吉克斯坦2010年全年共对158名伊扎布特成员进行了宣判,而仅塔索格特州2011年3,4月就审判了22名该组织成员,伊扎布特组织成员数量有了明显上升。⑤
4,实行以青年人为重点的多元化组织发展策略。
近年来,中亚伊扎布特组织在对以往策略进行总结后认为,下层民众是依靠对象,虽不易成为组织骨干,但可以成为伊扎布特的社会基础;促进“伊斯兰革命”和实现伊扎布特的“夺取政权”目标,靠的不仅是一般群众和其滋生的土壤,更重要的是依靠“一小群真正的精英”,这些人或者在政府机关任过职,拥有丰富经验,或者可以通过学术研究、学术争鸣,加快传播其极端思想。为此,伊扎布特不断谋求青年人为重点的多元化组织发展策略,以求实现其以点带面、扩大组织政治影响的目标。策略的新变化给伊扎布特组织结构带来了“两个增加”:一是该组织骨干成员的增加。该组织成员主要由当地社会贫困阶层构成。2005年以后,该组织不断谋求成员结构多元化,提出要从国家机关、院校、军队等知识阶层加大发展骨干成员的力度,向国家部门渗透,争取精英人物的支持和同情。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海关,哈萨克斯坦媒体和议会,吉尔吉斯斯坦议会和政府成为其主要渗透对象。从近几年中亚各国抓获的伊扎布特成员知识结构和作案手段来看,其组织骨干成员的知识层次、人员数量和行动力都有了明显提升。①二是伊扎布特成员年轻化明显。以青年为其组织发展的重点,特别是以大中院校的学生为重点,是这一国际宗教极端主义组织发展蔓延的突出特点。从中亚伊扎布特组织成员年龄结构看,青年人占绝大多数,其中青年教师和学生占的比例尤为突出。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伊扎布特的核心—年轻成员的数量正在上升。②伊扎布特注重对“塔里甫”(学经人员)的培养,已着手把巧岁以下的学经人员置于该组织发展范围内。在2007年乌兹别克斯坦警方查获的一处地下教经学校里,有40余名学经的青少年在那里接受伊扎布特的“洗脑”。2009年哈萨克斯坦内务部在对全国各大中院校及经学院的清查中发现,男性留大胡子、女性蒙面人数明显增多,其中大部分人接受了伊扎布特组织的思想。③
三、伊扎布特活动对中国安全的影响
目前伊扎布特在中亚地区约有15-20万名成员,已成为中亚最大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和主要的恐怖势力。④随着自身势力在中亚的坐大,该组织也加紧了对中国西部边境的渗透。2007年下半年,伊扎布特英国总部开始将中国新疆地区列人其国际伊扎布特的总体布局,通过其在中亚组织的网站,发布涉及新疆打击伊扎布特的信息,把中国新疆纳人其重点渗透活动区域,渗透破坏活动进一步加剧。
一是对新疆“文宣武扰”活动日趋活跃。近年来,随着中亚伊扎布特组织活动的日益猖撅,新疆地区伊扎布特活动也趋于频繁。在宣传策略上,伊扎布特利用新疆社会矛盾中的“热点”问题编造谎言,提供其所谓思想正确性的“依据”,极力宣扬反对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宗教至上论”,反汉排汉的“异教徒论”,反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哈拉木论”,制造宗教狂热和社会动乱的“圣战论”。仅2008年,中国公安部门就查处非法讲经场所300多处,其中部分属于伊扎布特组织成员所为。⑤在和田市警方查获的伊扎布特《以圣人圣慈的真主之名开始》宣传品中写道,“要对非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地方(新疆)推行伊斯兰革命”,“对不属于伊斯兰政权的任何地方,无论其人口是穆斯林的还是非穆斯林的,都要进行圣战和武装斗争”。在实施手段上,伊扎布特活动的暴力化倾向愈发明显。伊扎布特十分注重搜集中国的党政情报信息,图谋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事件,组织“街头政治”,煽动群众与政府对抗,推动“颜色革命”。如2007年乌鲁木齐“7”27“暴力袭警案,2008年“圣战”培训班案等就是很好的例证。在近些年新疆公安机关侦破的暴力恐怖团伙案中,与伊扎布特直接关联的占1/30。
二是与“东突”势力⑥合流趋势明显加强。伊扎布特重视与东突势力建立联系,积极向其宣传伊扎布特的思想主张,企图借此吸纳、整合“三股势力”各组织及其成员,使其作为实现伊扎布特目标的“马前卒”,以达到掩护该组织活动的目的。伊扎布特曾唆使名为“伊塔艾提”(引申译为“忠诚”)的民族分裂组织在一些地方大肆煽动民众“不遵守政府的法律法规,不服从政府的行政管理,不缴纳税收,只服从安拉的旨意”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伊扎布特利用“三股势力”的民族分裂需求,嫁接宗教极端主义,鼓吹宗教政治化,实现在新疆的本土化;“东突”势力也以伊扎布特的组织活动作为载体,把民族分裂思想宗教化,鼓吹暴力“圣战”。“东突”势力在总结这些年来屡屡失败的教训后认为,伊扎布特思想传播方式和组织发展形式是迄今最为成功和有效的,应该积极借鉴、利用和效仿。一些“东突”分子也开始学习伊扎布特,仿效该组织的模式进行活动,有的愿意接受该组织的整合,主动将自己纳人该组织体系之中,改头换面进行活动,其中一些“东突”恐怖分子就是在伊扎布特设在塔吉克斯坦境内的训练营里进行培训的。①
三是内外联动趋势进一步增强。利用现代传媒特别是互联网这一方式进行内外勾联,是伊扎布特组织在新疆进一步扩张势力、扩大其思想影响的一个基本趋势。近几年,新疆警方多次侦破该组织通过互联网进行内外勾联的案件。新疆警方侦破的该组织名为“哈扎}gm电子信箱”就是典型例证。中亚伊扎布特通过该邮箱向其新疆各分支机构发送指令和进行宣传,指导它们开展活动,而新疆各分支机构也均通过该邮箱汇报各自的活动情况。Zoos年新疆伊扎布特与境外遥相呼应,传播反动音像视频资料和制爆技术,煽动开展“圣战”,图谋对北京奥运会实施恐怖破坏。Zoos年“g.12}}疏勒县治安卡点杀人案就是一起在中亚“加玛艾提一伊扎布特”组织操纵下,由境内暴恐团伙实施的暴力恐怖案件。伊扎布特背后的西方国家政策因素也不容忽视。目前在一些西方国家也有伊扎布特,比如英国就允许该组织在伦敦设立总部。“9?11事件”后,除德国对该组织采取禁止其在本国活动政策外,欧美国家普遍采取双重标准,利用伊扎布特反对社会主义的立场,通过设立的一些非政府基金会对其进行资助并加以控制,企图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这也刺激和催发了伊扎布特在新疆的渗透。此外,伊扎布特的活动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2011年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开始的“阿拉伯之春”,使得以穆斯林兄弟会为代表的伊斯兰极端力量重新抬头,未来“双泛”(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很有可能会在中东、北非、南欧甚至中亚等地区再次兴起,其产生的影响也必然会给中亚地区伊扎布特带来示范效应,从而对中国西部边境形成新的威胁。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