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月 12, 2014

少数民族知识精英必须具备反思意识

作者:海来特·尼亚孜
来源:作者博客 http://blog.163.com/hltnyz@126/blog/static/11678631200742362322595/
发表时间:2007-05-23 18:23:22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新疆维吾尔知识界曾进行了一场文化反思运动。以阿布都许库尔·买买提明为首的维吾尔知识精英,围绕着少数民族如何适应现代化,少数民族如何实现社会转型等问题,相继在报刊等新闻媒体上发表文章或讲话,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热烈讨论,讨论的焦点最后集中在如何对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问题上。后因阿布都许库尔·买买提明的去世,这场近、现代以来维吾尔文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反思便不了了之。

所谓的反思属于哲学概念,是指在社会形态的转型期,面对汹涌而来的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对本民族的社会文化进行哲学意义上的理性思考,决定取舍和扬弃哪些传统文化。所以黑格尔说“没有反思就没有扬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深刻的文化反思,就无法对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扬弃,无法使民族整体迅速适应现代化。

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位大哲学家,那就是一千多年前的法拉比。也就是在维吾尔民族的祖先从草原游牧社会向绿洲农耕社会的转型期间,法拉比以闪烁着无穷智慧光芒的一系列哲学思想,不仅指引着无数西域先民顺利完成了这次伟大的社会转型,而且孕育了马赫默德·喀什葛里和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等伟大学者的著作《突厥大词典》、《福乐智慧》中的哲理光辉。从此以后,西域虽然再也没有涌现出像法拉比一样的大哲学家,但西域先民的无数诗作,如柔巴依和民歌民谣等,无不闪烁着哲理和智慧的光环。长此以往,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文化传统,即在文艺作品里表达作者对世间万物的哲学思考,其文艺典籍中不乏博大精深的哲理和智慧。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历史上之所以从法拉比以后就没有涌现过哲学家,以至形成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完全是因为伊斯兰教神学思想的束缚。我们的先辈当时打破宗教桎酷的唯一途径,便是在文艺典籍中隐蔽地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而以阿布都许库尔·买买提明为首的这场文化反思运动,则是少数民族第一次自发而明确地探讨与己有关的一些重大哲学命题,探讨少数民族如何实现从绿洲农耕社会和草原游牧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顺利实现少数民族现代化的有益尝试,虽然这场文化反思不怎么彻底,但却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首先,这次文化反思明确提出了在现代化过程中,要继承和发扬各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本来就比较适应现代化进程的某些优秀文化成分,剔除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化的糟柏;其次,这次文化反思还明确了这样一些观念,即宗教信仰和学术探讨首先要“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道”、互不干涉,二是科学文化也不排斥宗教信仰,追求宗教信仰与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营造少数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与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和谐统一等。虽然国家法律明文规定,宗教不得干涉任何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但新疆少数民族百姓的宗教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少数民族知识精英在进行文化反思,探讨有关社会问题时还是有点儿放不开手脚,惟恐伤害了广大少数民族百姓的宗教情结。勿容质疑,这些开放性思想的提出,的确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打破了一千多年来的西域神学一统天下的坚冰,为少数民族后来的知识精英继续探讨社会转型问题打开了禁区,开辟了广阔的包括哲学思想在内的文化研究领域。

反思意识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关系一个民族如何应对激烈竞争甚至生死存亡的重大哲学思量。回顾前辈的这场文化反思的得与失,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民族经常化的文化反思,不仅可以在民族思想意识方面达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功效,而且还可以在民族社会转型等重大的历史发展关口,为民族整体的正常延续提供理性的哲学导航。因此,各少数民族的知识精英必须具备强烈而浓厚的反思意识,要敢于反思,勤于反思,善于反思,为使自己的民族顺利实现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而奋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