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月 19, 2016

我们应当怎样选择上师?——专访下密院雪域五明佛学院校长慈仁扎西

作者:李江琳
来源:http://bloodundersnow.blogspot.hk/search?updated-max=2016-01-02T11:44:00-05:00&max-results=1&start=3&by-date=false

下密院的藏语名称为“Gyudmed Dratsang”,汉语音译为“居美扎仓”或“久昧扎仓”,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修习密法的主要学院之一。拉萨下密院建于公元1433年,1959年3月,中共在拉萨进行的军事行动中,下密院遭到炮轰,僧人死伤失散。此后,中共在西藏发动一系列政治运动中,下密院和其他寺院一样,遭到彻底毁灭。

1959年4月,部分下密院僧众逃离拉萨,辗转来到印度北方的达拉豪斯,在该地的西藏难民定居点重建下密院。当时共有180名僧人在印度下密院修习。1972年,下密院从达拉豪斯迁至洪素西藏难民定居点。2007年,达赖喇嘛尊者来到下密院为新校舍主持开光大典。鉴于当时三大寺尚无以在家居士为主的学校,尊者提议下密院为有心学佛的在家众建立一所国际性的学校,这样,不分种族,不分国籍的人都有机会修习佛法。下密院的主持、副主持、学校校长及僧众们随即开会讨论尊者的提议,并达成共识。同年5月,下密院开始规划建立这所国际学校。2011年4月28日,学校建成启用。2011年12月7日,达赖喇嘛尊者亲自前来举办开光大典,学校正式命名为“雪域五明佛学院”。

学校的课程分短期和长期两种,长期为一年到四年,短期的为2周、1个月到3个月。选择在该校进行一年以上学习的居士们除了基本佛学课程外,还必须学习藏语,一年后就必须能用藏语上课。学校的课程是著名学者、卸任首席噶伦桑东仁波切亲自设置的。自2011年以来,已有1千多学生在学校进行过短期或长期的学习。我在下密院期间,有几位俄罗斯来的居士在学校学习,还有一位台湾居士在学校已经学习好几年了。

雪域五明佛学院不收学费,只收住宿、伙食、水电费,一个月约6千印度卢比,按照现在的汇率约100美元,或600人民币左右。按照印度政府的规定,六个月以下不需学生签证,但超过六个月必须持有学生签证。想要雪域五明佛学院修习长期课程的人,学校可以为他们申请印度的学生签证。下密院所在的洪素西藏难民定居点离南印度班加罗尔约5小时车程,对初次来印度,人生地不熟,不会说英语的学生,学校会协助他们安全到达。

2015年12月9日,达赖喇嘛尊者在位于南印度洪素西藏难民定居点的下密院举办大型法会,内容包括密集金刚灌顶和密集金刚口授传承。12月5日,我从达兰萨拉来到洪素,就住在雪域五明佛学院的宿舍里。次日,我采访了下密院显密讲修佛学院兼雪域五明佛学院校长格西慈仁扎西。慈仁校长懂汉语,能说会读,因此采访是用汉语进行的。

慈仁校长是西藏嘉绒人,1971年出生于现在的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县一个农民之家。他小时候,正是文革期间,家乡已经没有寺院,但他从小见了年老的僧人,心里就会产生喜悦的感觉。他曾经读过几年政府办的小学,学校里不教藏文,只教汉文。1982年,他开始师从家乡的一位老师学习藏文和佛法。那时候,他还不懂出家需要正式受戒,以为自己穿上袈裟就算出家了。

1990年,他设法去了色达喇荣沟的五明佛学院,在学院里呆了几个月,然后去拉萨,再从拉萨来到印度。那时候,格西慈仁扎西并不知道去印度需要护照、签证什么的,他只是与一位乡亲一道,跟随一位家乡的僧人到拉萨,僧人要去印度学佛,他们就跟着一同来了。

格西慈仁扎西是怎样进入下密院的呢?是否有特殊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缘吧,”慈仁校长笑道。“我们家乡的话跟拉萨话不一样,跟我们一起的法师会讲拉萨话,他在拉萨的时候就住在下密院,他带我们来的。我们其实是不清楚的,就跟着他来到这边。过了一年左右才知道,这个寺院是非常好的寺院。没有特意说要到这边来。”刚来的时候,显密讲修佛学院刚成立两年,还没有毕业的学生。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但大家都有很强的学习欲望,也都不觉得辛苦。现在显密讲修佛学院有280多名学生。

我在印度达兰萨拉期间,演员张铁林“坐床”成为“活佛”这个丑闻在互联网上沸沸扬扬。这个丑闻不仅暴露了“认证”张铁林为“活佛”的另一个假活佛“白玛奥色”,还将坊间早已流传的“北京朝阳区活佛”的乱相暴露于众。 近年来,藏传佛教在汉人佛教徒中传播很广,藏传佛教的修习有其不同于汉传佛教的特点,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就是必须跟随一位上师,按照次第循序渐进地修习。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汉地佛教徒应当怎样选择上师呢?我借此机会向慈仁扎西校长请教。

12月18日,在印度色拉寺,第30届心智与生命研讨会结束,达赖喇嘛尊者在扎什伦布寺的传法尚未开始的一天间隙中,慈仁校长详细回答了我的问题。以下是慈仁校长和我谈话的实录,文字稿经过慈仁校长本人审阅。希望这篇访问稿对有心学佛者有所助益。

李江琳(以下简称“李”):对于我们很多汉地的佛教徒,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佛教徒来说,他们有心学佛,想学藏传佛教,但是又没有可能出来,到雪域五明佛学院这样一个殊胜的地方学习几年。在中国大陆有不少假“活佛”,达赖喇嘛尊者讲经说法的DVD和书籍都被禁止流通,在家居士们学习佛法有相当大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心学佛的人应当怎样找老师,怎样辨别好的老师呢?请校长开示。

慈仁扎西(以下简称“慈”):要看是不是好老师,学生首先一定要知道,好的老师有十个条件。这十个条件我们要先学会,学会之后我们就可以观察了。这十个条件是根据那兰陀寺的高僧大德的教导整理出来的。具体说,就是无著菩萨的《经庄严论》中所说:“知识调服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

简单说,前三个条件是说,老师应当具备“戒、定、慧”:也就是说,老师的守戒好不好,禅定好不好,智慧好不好。然后,老师的学问要在学生之上,这是第四个条件。

第五个条件是“精进”。我们所说的“精进”,简单说就是对善法升起欢喜心。“精进”跟“努力”可不一样,“精进”一定是要对善法升起欢喜心,这才叫精进。所以,好的老师要精进。

第六个条件是经教皆通,也就是说,老师应当精通经典、释论、仪轨。

第七个条件是“善达实性”,意思是老师最好要有空正见;空正见就是了解空性的智慧,只要修到见道的修行者就会具有空正见。如果还没有修到空正见的话,老师要对空证见有足够的了解。

第八个条件是“具善说”,意思就是善于表述。善说也包含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就像达赖喇嘛尊者,听尊者讲解佛法的人不一定是佛教徒,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听,尊者能让各种各样的人都听懂,有“善说”的能力才能做到这一点。或者是像释尊初转法轮、二转法轮、三转法轮,为什么要三转法轮呢?因为弟子的根器不一样,所以,对不同根器的众生要有不同的说法,这些都是 “善说”。

第九个条件是老师要具有慈悲心。“慈心”是什么?就是愿一切有情众生得乐的心。“悲心”是什么?悲心就是愿一切有情众生离苦的心。什么是“众生”呢?佛以外有心者就是众生。

第十个条件就是“离厌该依止”,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老师不会对学生有疲累、厌烦的心。也就是说,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老师不会感到厌烦,教导学生不会感到疲累。在任何情况下,老师都会怀着欢喜的心教导学生。

以上这十个条件,是作为佛弟子,不管是汉人、藏人、印度人、西方人,不分种族,都应当了解的。只要你想要找一个好的老师,就应当朝这十个条件去了解。这十个条件其实不是很难了解的。先了解了这十个条件,你就可以从旁边慢慢去观察,看哪一位老师具备这十个条件,你只要跟着他去学习就不会错了。

李: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根据这十个条件来观察,只要符合这些条件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做他的学生,跟他修习佛法。

慈:但是,作为学生也是要有条件的。依照无著菩萨《经庄严论》中说:“说正住具慧,希求为闻器,不变说者德,亦不转听者”。这些就是作学生的条件。

“说正住”指的是,“正住”也就是如同“依法不依人”的观念,如果认为自己喜欢的人讲的永远都是对的,自己不喜欢的人讲的话永远都是错的,这就不是“正住”。有“正住”不会有这样的过失。

“具慧”就是学生自己要有能力分辨善恶等,有能力看出老师有没有具备上述十个条件。

“希求”指得是“希求心”,也就是说,学生在有“正住”和具慧的前提下,怀着欢喜心去希求闻、思、修佛法,希求来世生在三善道,希求脱离轮回的果位,希求得到佛的果位等。

“不变说者德”是对老师心怀恭敬,“不转听者”是对有资格的老师信心不变。
以上五个条件是学生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李: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是,我们以为只要供养了一位老师,只要给他钱就好了。老师就可以代替你念经,代替你修行,他只要给你加持一个东西,比方说加持一个护身符,你戴着就好了。

慈:(笑)这就变成……直接说的话,就是迷信了。前不久我听说,达赖喇嘛尊者在一次法会上说:“现在有很多人,生病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来找我,要我加持。”尊者说:“这行吗?自己之前没有注意,到了生病的时候,应该去看医生啊!我又不是医生!”

还有人找尊者说眼睛有问题,看不清,请尊者吹一下。尊者开玩笑说:“我的眼睛也看不清,也要吹一下。”类似这样的情况。

以前我听尊者说过,医生(的作用)是百分之五十,自己的保养是百分之五十。所以,我们观察老师跟自己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观察老师,自己要先知道老师的十个条件是什么。

李:我们知道了这十个条件,也检点自己的发心,尽量让自己具备作为学生的五个条件,就可以拜师学佛了,对吗?

慈:还应当更深入地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比方说“戒、定、慧”。

“戒”是什么?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我们所讲的“戒”是什么,如果你问他,他会说菩萨戒、沙弥戒、比丘戒、别解脱戒……有很多种。但很多人不知道,任何一个戒都需要具备“守护的心”。所以,“戒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守护的心”。不管是什么戒,五戒也好,十戒也好,守护的心是不可缺的。所以,平常我们用简单的话来回答“戒是什么”,就是“守护的心”。

“定”是什么?坐在那里什么也不想就是“定”吗?不是。“定”有很多种,一种就是心要专注在所缘境上,就是“定”,例如“九住心”。

李:什么是“九住心”?

慈:“九住心”来源于无著菩萨的《阿毗达摩集论》和《经庄严论》。

第一个是“内住”,第二是“续住”,第三是“安住”,第四是“近住”,第五是“调服”,第六是“寂静”,第七是“最极寂静”,第八是“专注一境”,第九是“平等住”。

李:听上去很复杂,请您详细说说好吗?

慈:首先,佛教修安止的对境必须是一尊佛像,心专注在佛像上能有一秒钟,就算“内住”。从一秒不间断地延续到20秒,30秒,就算是“续住”。如果没有办法“续住”,心散乱了,这时就把心拉回到原来的所缘境(佛像)上,这就是“安住”。然后就要修“近住”。“近住”就是“增广”的意思。也就是说,让原先的所缘境(佛像)更加清楚。第五是“调服”。调服什么呢?要调服昏沉的过患。

李:怎样调服呢?

慈:要以“思维三摩地的功德”去调服,也就是说,思维安止的好处。第六个“寂静”,就是要去除掉举的过患。方法就是思维掉举的坏处。接下来是“最极寂静”,意思是若生起贪心和忧愁的话,令其马上止息,让心安住。第八是“专注一境”。透过认真努力的方式,让心能按照自己所想要的安住于所缘境上。第九“平等住”,也就是不需要努力,任运而成的心能完全如自己所愿地安住于所缘境上。第八和第九的差别是,心专注在所缘境的时候,第八还是需要努力的,到了第九的时候,不需要努力,自然就有了。

以上九个心都修好了,第九个心之后能修到身心轻安的时候,安止就有了。但也要了解“六种力”跟“四种作意”。这些以后有机会再谈。以上就是简单地说“定”。
在安止的基础上再修胜观。在显宗里,安止是因,胜观是果。在修胜观的阶段,再去想安止所缘境的佛像是否自性有还是自性没有,佛像是有我还是无我,佛像是无常还是永恒等等,这个阶段就是“慧”了。

再简单地说“慧”,就是智慧。智慧的最低限度,就是至少能够分辨善恶。能够分辨善恶才叫智慧。我们不能说一个人有能力做出很多复杂的东西,比方说连飞机那么多复杂的零件都能做出来,那只能说是聪明,不是智慧。聪明跟智慧是不一样的。所以“慧”的最低限度,是能够分辨善恶,或者具备分辨世俗谛与胜义谛的智慧,要从这个角度去思维,这就是戒、定、慧。

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去思维,去考察老师,然后再去跟随老师;但是以上说到的学生必须具备的五个条件也必须要有,这样就不会错了。

李:谢谢校长,这番开示很有启发。

2015年12月6日, 南印度下密院
12月18日,南印度色拉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